案例分享│解讀檔案技術創新案例之“基于低頻次利用的金融行業憑證類檔案大容量存儲解決方案研究”項目
近期,中國人民大學檔案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公布了2023年度檔案事業發展十佳案例評選結果,見檔案那些事兒往期推文。
案例分享|中國人民大學檔案事業發展研究中心2023年度檔案事業發展十佳案例評選結果新鮮出爐
受中國人民大學檔案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委托,“檔案那些事兒”將對年度十佳檔案管理創新案例、年度十佳檔案技術創新案例、年度十佳檔案利用創新案例、年度十佳重特大事件檔案工作案例、年度十佳優秀新媒體傳播案例和年度檔案工作創新提名案例進行展示。
本次帶來的是年度十佳檔案技術創新案例之“基于低頻次利用的金融行業憑證類檔案大容量存儲解決方案研究”項目。
項目背景
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對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等的保管期限由15年延長至30年。業務量的增大與保管期限的延長,對金融企業檔案庫房存儲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融安特股份和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于2019年共同承擔了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基于低頻次利用的金融行業憑證類檔案大容量存儲解決方案研究”,旨在研究適用于金融行業檔案庫房紙質檔案大容量存儲、低頻次調閱的智慧管理模式。
項目簡介
《基于低頻次利用的金融行業憑證類檔案大容量存儲解決方案研究》項目是針對金融行業紙質憑證檔案保管利用業務特點,以專用檔案裝具及相關設備設施和信息化技術綜合運用為研究對象,提出了滿足該類檔案大容量儲存解決方案。
研制了專用大容量儲存設備,并依托信息化、機械化設施設備實現了檔案庫房無人管理,形成了一套適合于該類檔案大容量存儲的庫房管理模式,為實現該類檔案高效率、低成本、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行的、可復制的思路和方法。
項目亮點
1.突破了庫房密集存儲設備高度從3米到6.5米的技術壁壘
本項目在智能密集架基礎上研制了一種大容量智能存儲設備。該設備以箱為存儲單元,架體高度設計在4-6.5米之間,可根據庫房現狀靈活調整。
2.提升了智能密集存儲設備單位體積載重
本項目中存儲設備的單位體積的實體檔案載重,單列最高達到14噸。
3.有效降低了實體檔案存儲單位面積成本
與傳統固定密集架相比,在庫房面積、架體尺寸、憑證箱尺寸、擺放方式都相同的條件下,經計算,1300㎡的檔案庫房,存儲量從2.1萬余箱增長到3.6萬余箱,存儲容量增加35%-75%,有效降低了存儲單位面積成本。
4.創新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顛覆“人找檔案”,實現“檔案到人”
本項目實現了實體檔案庫房無人化管理,將智能存儲設備和AGV機器人研發適配,自動巡航檔案庫房,實現對實體檔案自動入庫、上架、下架、出庫、盤點等,取代人工作業,提升工作效率,節省人力成本。
5.實現了3D數字孿生安全可視化
為了實現從結果管理到過程管理并輔助領導決策,該項目實現對設備、檔案存儲、庫房環境的動態監控、運用3D數字孿生安全可視化技術,將數據與真實場景關聯,把實體庫房投射到虛擬場景中,達到了虛擬即現實的效果,使庫房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6.優化設備網絡安全接入
該項目優化設備網絡安全接入方法,統一了智能設備接口及接入規范,降低了適配成本。
7.預約緩存,提升實體檔案庫房出入庫管理效率
該項目采用人工智能、RFID、5G通訊等技術,研發了智慧庫房機器人及協作系統,實現檔案從生成、封裝、移交接收到出入庫、上下架全流程跟蹤管理,提高了檔案出入庫、盤庫等業務效率。
8.實現系統內“千庫千面,數庫聯網”
本項目突破了傳統檔案管理模式,運用智能物聯技術,將數據與庫房動態鏈接,可覆蓋不同庫房的差異性需求,實現“千庫千面,數庫聯網”的智能管理模式,可在系統內、行業內擴展化應用。
項目應用
該項目軟硬件研究成果通過在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房山庫房試點應用進行了全面驗證,適應性和可推廣可擴展性極強,是金融行業檔案工作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應用方面的具體實踐和創新性探索,對整個金融行業實施檔案智能管理具有借鑒意義。
來源:中國人民大學檔案事業發展研究中心
撰文:張昆 李靜
圖片:李佳坤
審核:牛力
編輯:秦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