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事業發展能力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是什么?
以下內容節選于《徐擁軍.十五五”時期檔案事業發展的“能力建設”轉向[J].檔案與建設,2025(1):7-15.》,經作者同意,轉發供蘭臺同仁學習、參考。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十五五”時期的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務必要緊扣中國式檔案事業現代化這一宏偉藍圖,矢志不渝地朝向建設檔案強國的長遠目標邁進。在“十五五”時期,檔案事業需要從傳統的靜態“體系建設”轉向動態“能力建設”,以適應新階段的新要求。
圖1 檔案事業發展“能力建設”框架圖
其中,“能力建設”應當被確立為核心發力點和戰略重點。在發展目標上,通過全面推進“能力建設”,推動傳統體系向高效能體系的轉型升級,實現檔案事業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突破式發展,邁向建設檔案強國的目標。在主要任務上,“能力建設”的基本框架由“四大業務能力”(檔案治理能力、檔案資源管控能力、檔案利用服務能力、檔案安全保障能力)、“三大支撐力”(技術支撐力、人才支撐力、產業支撐力)和“兩個外向力”(文化傳播力、國際影響力)等部分組成。
首先,在基礎業務層面,注重全面提升核心能力。這是檔案事業“能力建設”的根基所在。核心能力的構建依托于“四個體系”轉化為“四大業務能力”:一是強化檔案治理能力。通過健全法規政策體系、優化管理流程和提升組織協調水平,切實增強政策執行力和跨領域協同效率。二是增強檔案資源管控能力。在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引入精細化管理理念,通過數字化技術和科學方法實現資源的全面整合與優化配置,提升檔案資源的使用價值和可持續性。三是優化檔案利用服務能力。通過聚焦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推動檔案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共享,不斷提升檔案的開放程度和服務效能,更好地滿足公眾和社會的多維需求,為社會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四是夯實檔案安全保障能力。構建全面、系統的安全防控體系,確保檔案資源在存儲、管理和利用過程中長期保存、安全可控,適應數字化轉型中日益嚴峻的信息安全環境。
其次,在支撐業務層面,構建強大的發展動力。這是檔案事業“能力建設”的重要保障。具體來說,第一,以技術支撐力推動信息技術在檔案管理與服務中的深度應用,加快檔案數字化、數據化、智能化轉型,推動檔案管理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第二,以人才支撐力提升檔案事業發展的主觀能動力,需要從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入手,重點通過完善職稱評定和職業發展機制,激發檔案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檔案事業發展提供持續而強勁的智力保障。第三,以產業支撐力提升檔案事業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力,充分挖掘檔案產業鏈的潛力,不斷延伸檔案產業鏈條,打造經濟與資源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和技術力量參與檔案事業發展,打造多元化、專業化的檔案服務生態系統,為檔案事業注入強勁的市場化動力。
最后,在外向發展層面,擴大檔案事業的內外影響。通過增強文化傳播力,不斷促進檔案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檔案資源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文化建設。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過程中,檔案領域應立足自身的文化資源優勢與文化職責定位、把握歷史主動,充分釋放文化傳播的潛力與活力;通過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檔案事業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與影響力,彰顯檔案事業的全球價值。檔案機構須立足自身特色與優勢,在融入全球治理中貢獻專業力量。同時,深入總結中國檔案管理實踐經驗,學理化闡發中國特色檔案學的實踐邏輯,建構符合中國實際的檔案學自主知識體系。
綜上,以“能力建設”為核心謀劃“十五五”檔案事業發展,不僅延續“十四五”時期“體系建設”的成果,增強其靈活性與適應性,還將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助力檔案事業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堅實力量。當然,本文提出的檔案事業“能力建設”轉向及其框架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意在為檔案事業未來發展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和路徑選擇,希望能夠引起檔案學界和業界更多思考與討論,共同為推動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
全文詳見:學術新知 | “十五五”時期檔案事業發展的“能力建設”轉向
作者:徐擁軍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
加小雙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