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智能管理系統的介紹
近年來,我國檔案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檔案事業的規模擴大了,數量也逐日增多,檔案的種類日趨多樣化,信息量迅速膨脹。但傳統檔案管理手段與技術所導致的問題日益突顯。
傳統方式下,檔案入館后先需進行分類、排序,并去裝訂,然后由人工撰寫檔案盒的相關信息,最后手工抄寫檔案目錄,并將目錄連同檔案一起封裝入檔案盒內。這種操作方式耗費大量活勞動和時間,導致較多檔案入館后被長期堆放、一隅得不到及時整理歸檔。此外,檔案編目與檔案盒謄寫多為簡單、重復性勞動,手工處理方式使得整個流程既繁瑣又低效。
實現檔案資料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按照檔案資料日常的存儲、查詢、借閱、歸還、防盜等具體業務,對檔案流通進行動態的管理,系統通過RFID標簽作為信息載體,對每個檔案流通的每個環節進行數據采集和監控,實現檔案業務辦理的自動化,從而取代傳統的工作流程。
建立檔案智能管理系統的必要性
檔案庫房一體化智能管理系統以服務為基礎,所有的服務都是圍繞庫房這一核心進行。其中的服務主要包括:庫房環境數據采集服務、視頻監控服務、短信服務、郵件服務、庫房設備聯動服務、檔案服務、文件存儲服務、網絡服務。各服務之間協同運作確保庫房環境安全、檔案存放安全、管理人員的人身安全,充分體現了檔案庫房一體化智能管理系統實現庫房一體化的先進性和必要性。實現”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檔案安全防范體系,確保檔案安全。
當前智能信息化時代的洶涌來襲,對檔案人而言,重要的就是要思考如何“管好”和“用好”。要“管好”檔案文獻就是要建設能夠適應智能信息化時代的智能檔案館,想“用好”檔案文獻就是必須在大數據環境中建設以用戶為中心提供服務的檔案館。如果說檔案數據是“魚”,以往檔案工作模式則相當于“池塘捕魚”,在大數據時代,檔案部門面對的檔案數量規模大、種類繁多,工作模式一定要更靈活更智能化,否則就相當于“大海捕魚”。因而,智能檔案館的建設就顯得如此重要。智能檔案館的核心理念是智能服務,而檔案館要提供智能服務就要將館舍、檔案、網絡、數據以及用戶統一在智能網絡中,達到有效挖掘、整合、利用各互動要素產生的海里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數據目的。
通常情況下,檔案館在實施RFID 技術以后,在同樣的數目或更少的館員的情況下,檔案館的資料管理質量會大大地提高。目前,國內已有多家省檔案館已經實施RFID系統,并已經穩定開始使用。國家電網、法院、工商、人才市場等單位也已經在陸續試點過程中。未來,將會有更多的RFID智能化檔案館進入實施階段。
檔案智能管理系統建設方案
融安特檔案庫房一體化智能管理系統將檔案密集架智能化、檔案庫房環境智能化、檔案資料管理智能化融合在一起,組成全新的檔案庫房一體化智能管理平臺。通過中控系統實現對檔案庫房環境管理、檔案資料管理、檔案密集架智能管理統一控制。
檔案智能管理系統概述
智能化檔案管理系統采用先進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和成熟的計算機軟件技術根據檔案管理的實際需求而研發。系統從檔案的生成、存檔、借閱、查找、盤點、安全等各個管理環節,以RFID作為信息存儲媒介,在RFID芯片中存儲了檔案的基本信息和使用記錄。利用非接觸式的手持式、臺式、通道式RFID讀寫設備,緊密配合后臺數據庫管理系統,實現檔案資料的借閱、歸還、查找、盤點工作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同時,管理系統能夠與現有的監控系統進行聯動管理,實現系統間的對接;并且將成熟的RFID技術應用于縣級檔案館,實現與市級檔案信息的交換傳遞匯報。
檔案智能管理系統組成
該系統部署于檔案庫房,由庫房終端、RFID移動終端、RFID電子標簽、智能檔案柜以及配套的軟件管理平臺、門禁系統、環境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周邊防護系統等共同組成。實現對檔案庫房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