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栗戰書委員長主持。

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季幸作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草案三審稿規定了政務處分決定的生效時間,進一步明確應予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建立對確有錯誤的政務處分決定主動糾正機制等。
會議聽取了劉季幸作的人民武裝警察法修訂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草案二審稿進一步完善了有關任務表述,明確軍地需求對接機制,完善撫恤優待規定等。
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可明作的檔案法修訂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草案二審稿健全檔案管理相關制度,進一步推進檔案開放與利用,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完善檔案安全工作機制,保障檔案信息安全等。
憲法法律委認為上述法律草案已比較成熟,建議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

中新網北京6月18日電 (黃鈺欽 梁曉輝 李京澤)檔案法修訂草案二審稿1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擬進一步推進檔案開放與利用。 據了解,有的常委委員、代表、地方和社會公眾提出,應當充分挖掘利用檔案資源,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大局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建議進一步推進檔案開放與利用。 對此,草案作出以下修改:明確縣級以上各級檔案館的檔案,應當自形成之日起滿二十五年向社會開放。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類檔案可以少于二十五年向社會開放;涉及國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開放的檔案向社會開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二十五年;國家鼓勵和支持其他檔案館向社會開放檔案。 草案同時規定,國家鼓勵檔案館開發利用館藏檔案,通過開展專題展覽、公益講座、媒體宣傳等活動,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外,草案要求檔案館加強對突發事件應對活動相關檔案的研究整理和開發利用,為突發事件應對活動提供文獻參考和決策支持。 針對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草案規定,明確檔案館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檔案館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推進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已實現數字化的,應當對檔案原件妥善保管。明確檔案館應當對接收的電子檔案進行檢測,確保電子檔案的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此外,草案還進一步補充完善法律責任,對損毀、擅自銷毀檔案,擅自復制屬于國家所有的檔案,發生檔案安全事故后不實施搶救措施或者隱瞞不報、拒絕調查等違法行為,增加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草案增加對檔案服務企業相關違法行為的處罰。明確罰款處罰的具體數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