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檔案被水浸濕且有污垢該怎么處理?
檔案資料具有稀缺性,如在災害中發生損毀或嚴重受損而失去利用價值,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加強水浸紙質檔案的應急搶救與保護對策研究,增強檔案部門抵御災害的能力,確保檔案的安全保管與妥善處置,把災害對檔案館的影響減少到更低程度,已成為檔案界面臨的重要任務。
那么,一起來看下紙質檔案被水浸濕并且有污垢的應急處理方法及步驟:
水浸紙質檔案的搶救方法主要包括:去污、減濕干燥、冷凍處置、常用消毒方法。
(一)去污方法
1.除塵處理:灰塵對檔案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灰塵上附有各種菌類,它們會侵蝕檔案,而且灰塵是帶有棱角的顆粒物,在整理檔案過程中會磨損紙張等載體材料和字跡。
對污染較輕的,可用干凈的羊毛軟刷輕輕刷去檔案表面的灰塵;對污染較明顯的,可在工作臺上鋪上潔凈紙張或塑料薄膜,將檔案平展于上方,然后采用小型吸塵器、毛筆等對檔案表面的灰塵進行處理。在縫隙處,可用洗耳球將塵土吹出再吸除。工作時應注意定時更換、清洗羊毛軟刷等用具,使用吸塵器應有防護措施,選用具有調節吸力的吸塵器,保證除塵安全。還要對吸塵器的集塵袋及時進行清理,避免二次污染。工作人員要注意個人防護,如戴口罩、純棉手套,并及時清洗。
2.去除污漬:如洪災、泥石流等災害波及到檔案館,受損檔案會沾染有泥沙、泥漿等污物,或因泥土或污水中的黏性物質,紙張相互粘連。可采用水洗法處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少量(局部)泥斑去污方法:在去污部位下方墊上吸水紙張,用小毛筆蘸清水清除泥斑,然后用濾紙等吸水材料吸除紙張表面的水分。當紙質檔案上沾有明顯泥斑(有的為黏土),水漬等污斑時,用軟毛刷蘸以溫水(60℃左右)輕輕去除,然后用吸水紙張吸除水分。也可把檔案平鋪在案臺上,把案臺一邊墊高,形成斜面,以便污水從低處流出。對于單頁檔案的去污可放在玻璃板上,用毛筆蘸清水小心清除。借助于玻璃板將檔案慢慢移動至平坦干燥處,用吸水材料去除明水,壓平、自然干燥。處理前要檢查字跡,如發現水溶性,要改用其他方法。
(二)減濕干燥法
減濕干燥處理有以下幾種方法:去濕機干燥法、自然干燥法和真空干燥法等。
1.去濕機干燥法:去濕機干燥的原理是為水浸檔案創造一個持續低濕的環境,使檔案中的水分迅速蒸發以達到減濕干燥目的。在減濕干燥時,準備減濕干燥專用房間,并保持良好的密閉性能,配備干燥架(多層架)、空調、大功率的去濕機或多臺小型去濕機,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0℃~25℃左右,相對濕度60%左右。
具體操作要求:將檔案展平放置于工作臺或干燥專用架子上,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檔案內夾入吸水紙吸收紙張中的水分(夾入吸水紙的總厚度不能超過紙質檔案厚度的1/3),定時翻動濕檔案,及時更換吸水紙。待紙張含水量降至約為14%時,按一定厚度疊放,施加一定壓力,使其在平展狀態下干燥至正常含水量(6%~8%)。減濕干燥過程中,定時監測室內溫濕度情況,監測紙張含水量變化,檢查去濕機等設備運行情況,確保該工作的順利進行。
2.自然干燥法:該方法適用于水浸較輕的檔案。需要準備專用房間,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和足夠的空間放置受損檔案。
具體操作要求:將水浸檔案展平放置于工作臺上,采用吸水紙反復去潮,直至水分絕大部分被吸出。如果檔案吸水量較多,則應采用毛巾或吸水紙等材料將檔案包住后、輕壓、反復去除明水。在自然干燥過程中,定時翻動檔案紙張,此時也可利用電風扇增強去濕效果。將檔案壓平處理(參照去濕機干燥法),或將水浸檔案去除明水后,將相同大小的檔案疊在一起,每卷檔案之間夾吸水紙(需要定時更換),放上薄板(紙板)和壓上一定重物壓實,可加快去除水分。操作過程中,動作一定要輕、慢,避免對紙張造成損害。
對于珍貴的歷史檔案,可選擇元書紙等手工紙作為吸水紙,這類紙張吸水性強,又能在較短時間內晾干,便于重復使用。
根據有關案例的經驗,把去濕機干燥法、自然干燥法和冷凍處置結合應用,是處理水浸檔案較好的方法。先把水浸較輕的受損檔案采用自然干燥法處理,水浸較嚴重的進行冷凍處置,這樣可以有計劃地分批采用去濕機干燥法處理,完成水浸檔案的搶救工作。
3.真空干燥法:該法的優點是檔案在干燥過程中不易霉變和粘連,變形較小,可以避免傳統干燥法周期長,效率低等不足,但需要有真空干燥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成本較高。
(三)冷凍處置
被水浸泡的紙質檔案可能在48小時內滋生霉菌,因此,應將搶救出的檔案及時送往冷凍場所,冷凍溫度一般為-20℃左右;也可以實施深冷凍,冷凍初始溫度為-30℃至-40℃。當水淹檔案完全凍結后,溫度可以設在-10℃左右。
實施冷凍處置時需注意包裝等細節,對需要冷凍處理的檔案采用塑料袋或其他材料包裝,平行放置于有支撐作用的塑料框內,以避免在冷凍時結成硬塊,并便于下一步操作。然后,用防水筆在塑料袋上編號并詳細登記,搬運過程中,輕拿輕放。特別要注意特殊形式檔案的保護,如地圖、大幅單面印刷品等,這類檔案中有相當數量紙質較軟,用塑料袋包裝后需要平放在支撐物上。
(四)常用消毒方法
由于水浸檔案常伴隨有泥沙等污染物,容易滋生細菌、霉菌等有害生物,因此在搶救過程中需要采取空氣消毒和地面消毒等措施。
1.空氣的消毒:采用紫外線消毒法。紫外線屬低能量電磁波,殺菌波長范圍為200nm~270 nm,具有強大的殺菌能力。該法適用于空庫房空氣消毒,也可用于受災庫房清理結束后的空氣消毒等。
應用方法:將30W低臭氧紫外線燈(按1.5 W/m2計算)懸掛于室內中間2米高處,消毒時間為30分鐘。根據污染的程度,適當延長照射時間。紫外線對檔案有破壞作用,不能直接用于檔案滅 菌。操作時,應注意人員的防護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2.地面與物品的消毒處理:應用新潔爾滅(化學名稱: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溴化銨)消毒劑,該藥劑氣味芳香,殺菌力強,毒性極低。在搶救檔案場所的地面、已完成清理的受災庫房、檔案裝具等以2%~5%濃度噴灑,使用時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
3.工作人員的防護措施:在搶救檔案過程中,應戴口罩,穿工作服;注意手部的消毒,用肥皂洗凈后,再用0.1%濃度的新潔爾滅浸泡5分鐘即可。
融御 檔案凈化整理臺3.0
優化整理凈化流程,保護檔案人健康
融安特推出了集檔案整理、檔案消毒、空氣凈化為一體的“融御”檔案凈化整理臺3.0。解決了檔案整理過程中的空氣污染問題,使人員健康、檔案整理不再矛盾。采用Android系統,操作流暢,優化了檔案整理工作的流程,提高了檔案凈化消毒效率。從源頭上攔截檔案污染,高效降低了由檔案自身產生的污染,延長了檔案壽命,保護檔案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