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受潮檔案的幾種搶救方法
對水浸檔案的搶救,應根據各地所具備的設備條件等具體情況,合理選用適當的搶救方法。對水浸檔案的搶救,均應首先用平整木板夾住檔案,上放重物或手工擠壓去除大部分明水。瀝去明水后抓緊去濕干燥處理,必要時進行字跡恢復加固,同時做好防止霉變、消毒處理工作。此外,遭到水淹的檔案庫房須經消毒處理后,才一可將檔案入庫。
以下介紹幾種水浸受潮檔案的搶救方法,供各地在選用時參考。
一、機械去濕(具備去濕機)
選擇一個而積不大而密閉條件較好的小房間,排放若干列多面通風的書架,將瀝去明水的檔案豎放在書架上。注意盡可能使檔案紙張裸露,能在檔案隔層和頁內加人吸水紙更好。密閉門窗后,開啟去濕機除濕,如有多臺去濕機同時去濕效果會更好。至手摸檔案紙張無潮濕感為止,一般含水量可降至約7%左右。
二、真空干燥(具備真空箱柜)
將瀝去明水的檔案放在真空箱內的架子上,抽去空氣保持真空狀態。可適當升高箱體溫度,維持在40一50℃左右,以加快干燥速度。整個干燥過程約需24小時。
三、暖氣干燥(具備電暖氣)
將檔案瀝干到不再滴水,轉移到一個面積不大的干燥房間內。房間要求密閉、保溫,設一有排風扇的窗口,配備電暖氣。將檔案放在木架上,層與層之間保持一定距離,以便使各層受熱均勻而且同時蒸發水分。開啟電暖氣加熱,至房內溫度達到45℃時,打開排風扇,讓水蒸氣迅速排出;當房內溫度降至40℃時即關閉窗口。這樣通過升溫、排氣、再升溫、再排氣,循環往復,不斷降低檔案紙張含水量至正常要求。對裝有暖氣管道的房間,也可以采用此法。
四、遠紅外干燥(具備紅外發生器)
將檔案置于遠紅外干燥室內的木板或架子上,注意與紅外發生器保持一定距離(約1米以上)。將室溫加熱升至以卜-70℃之間,一小時后逐漸降溫并保持在40℃左右。使檔案的含水量達到正常范圍一般約需2天。加熱干燥期間,應注意定時開排風扇排除蒸發的水汽,基本干燥時(含水量約為巧%)要將檔案壓平再繼續去濕干燥。
五、自然減濕(不具備千燥設備)
迅速瀝干明水,將檔案放在通風條件好且面積較大的房間內,一一攤開。先將案卷平放,待晾干到一定程度時再改為豎放,卷內文件多時應考慮拆卷。在自然晾干過程中,依案卷裝訂處先正而后反面,或先反而后正而有序地慢慢翻動,每天須堅持翻動兩次以上。另外,可以在檔案中隔巧頁左右夾兒張吸水紙(或白色衛生紙),也可用電風扇增強通風去濕效果。這種方法需時較長,檔案紙張也容易起皺或發生霉變,不耐久字跡容易褪色,因此只有在無任何干燥設備的情況下才可選用。
六、受潮照片檔案的初步搶救
首先迅速清除照片上的污垢,然后放人清洗液中(用3%的過氧化氫、3%的氨水各100毫升,加水至1《擬)毫升配置而成),浸泡5分鐘,再用清水清選5分鐘,然后用沖洗膠卷和照片的方法進行干燥處理。黑白照片在清水中浸泡80小時、彩色照片浸泡67小時、黑白底片浸泡100小時一般沒有影響。搶救后的照片檔案,宜放在溫度巧一21℃,相對濕度35一40%的條件下保存。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水淹后的照片檔案,無論其為普通膠片、電影膠片或縮微膠片等,不論彩色片或黑白片,均不得放在陽光下直接照曬。
七、水浸檔案的消毒
水浸受潮檔案容易長霉,一旦出現這種現象要及時處理,防止檔案發生粘結、霉變。對于已經長霉的檔案,應在去濕之前用蒸餾水清洗,或用“84消毒液”按1:500的比例兌水清洗。去濕后發現檔案上有霉菌,可用99%醫用酒精棉球擦除霉斑,或在密閉條件好的房間內用每立方米300毫升的20%甲醛溶液熏蒸除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