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館智慧檔案數字化建設
智慧檔案館系統綜合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開發了對檔案實體、檔案內容、檔案服務和檔案管理等信息的感知、處置等功能,實現了對檔案信息資源和檔案業務信息資源的智慧收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保護和智慧監督,為檔案館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提供了基礎條件。
核心應用
基于OCR技術生成檔案數字化成果文本數據資源庫,結合應用原生電子檔案內容信息,實現了檔案信息資源的數據化管理,可以進行全文檢索,并采用數據挖掘技術構建虛擬資源庫,突破了傳統的檔案數字化理念,對實現檔案資源的深度控制和挖掘創造了條件。
基于數據智能采集技術,采用多樣化、組合式信息資源收集方式,實現了智慧城市建設中重要的信息資源之一?——?專業檔案數據庫的高效接收和有序管理。采用大數據技術的智慧檔案館,通過云計算技術虛擬合并各檔案館之間的數據,做到實時互通,跨館出證。
采用模型控制技術,實現了機關歸檔電子文件質量監管、進館電子檔案質量檢查、開放檔案劃控輔助管理、檔案館業務目標督查等工作的輔助管理,有效地推進了檔案館業務工作的信息化。
應用RFID?技術,實現了智慧檔案館智能感知管理平臺對實體檔案、在館人員及相關業務信息的綜合感知和智能處置,拓展了RFID技術在檔案館工作中的應用領域。如文檔服務中心發出調卷指令后,在規定時間內庫區RFID?標簽信息閱讀器未感知到相關檔案出庫信息,將自動發送短信提示庫房保管人員辦理調卷業務。
基于編研人員的檔案利用,通過對檔案信息資源的深入挖掘,實現對檔案信息資源的智能檢索,提高了檔案檢索的查全率和查準率;同時基于數據挖掘技術,支持對檢索結果的知識圖譜展示以及檔案信息的自動聚類,為利用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檔案利用服務。根據業務需要,智能形成編研材料。
感知檔案,通過標簽可以知道檔案的狀態,可以對檔案實體進行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幫助檔案管理人員實時掌握每一份檔案的狀態,實現管理者與檔案實體的溝通。這樣可以避免傳統檔案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感知利用者,就是將檔案信息與利用者連接起來,實現虛擬與現實的連接。在利用者登陸系統的時候,系統會自動獲取利用者的身份,根據其身份特性,分析其可能的需求,聯系檔案館藏信息,做到檔案服務到個人,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 實現檔案信息與利用者的溝通。
檔案利用分析,利用系統的記錄功能,記錄每一份檔案的查詢記錄和借閱情況,然后進行專業的分析,分析該檔案的借閱規律,再結合檔案利用者的個人信息,分析并記錄不同身份利用者與檔案信息的潛在聯系。這樣,當已有記錄的利用者類型前來查閱的時候,檔案館可以迅速為利用者提供與其配對的檔案信息,使檔案服務做到高效。
依托移動互聯網,基于手持移動終端,采用移動開發技術,搭建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實現檔案信息查閱及檔案歷史文化宣傳的移動化、泛在化。
庫房安全管理,智慧檔案館充分利用物聯網、庫聯網、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打造了“人防為主、物防為輔、技防支撐”三位一體的安全防范體系——檔案庫房一體化智能管理。系統擁有全天候紅外檢測保護、全天候視頻監控功能、智能視頻抓拍報警、RFID 安全門及門禁、智能警報處理功能、庫房安全消防管理系統等多種配置,全面保證庫房安全,提高了庫房管理水平。
